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张光斗的养生之道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张光斗先生,生于1912年,2013年6月21日以101岁高龄辞世。张老的长寿得益于他的“一二三四健身术”。

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张光斗先生,生于1912年,2013年6月21日以101岁高龄辞世。张老的长寿得益于他的“一二三四健身术”。

一贯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张老的养生之道重在心平气和,他说:“心平气和,是一种祥和的状态。”张光斗晚年曾对医生说,自己长寿的原因就四个字:淡泊名利。他的女儿张美怡曾说:“1955年他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一开始他完全不知道,看了报纸还以为是有人和他重了名,后来接到聘书,还总说自己本领不够,名不符合。”2000年,院士楼建成后,张老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住。他说:“我的住房条件很好,新房还是让给年轻的院士吧。”张光斗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功勋卓著,却始终保持了一颗平常心。每次开会发言,他必先声明“我是个小学生,是平头老百姓”。这句话也成了张老先生的口头禅。他被人们誉为“当代李冰”。对这些荣誉,张老却看得很淡。他总是说:“我感到很惭愧,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情,受之于人民多,为人民工作得少。”可见他对物质生活的知足,对名利的淡泊。

二目远眺 张光斗的“远眺”,是有高瞻远瞩之意。他关注水利水电建设,关注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关注人民生活,关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每天都阅读大量资料。张光斗一辈子为祖国的水电事业无私奉献,2007年4月28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给张光斗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七十年来,先生一直胸怀祖国,热爱人民,情系山河,为我国的江河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栉风沐雨,殚精竭虑,建立了卓越功绩……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默默耕耘,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为祖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品德风范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三餐有节 张光斗说,益寿要“以多餐少食为佳”。他不偏食,有节制,饮食有规律。节食与长寿有密切的关系,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得出“限食可以长寿”的结论。

四季不懒 张老的工作作风严谨、勤奋是出了名的。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险山恶水,用自己亲手绘制的蓝图将其变成青山秀水,在祖国的版图上,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有他的目光、他的身影、他的足迹。他任教时即使工作再忙,认真备课这个环节也总是“雷打不动”,每堂课都要工工整整地写出教案,介绍几个生动有趣的工程实例,令听者难忘。他80岁高龄时,仍辛勤努力,每日伏案疾书数小时,克服年老视力上的困难,手持放大镜重新著书立说,相继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门水工建筑物》三部专著。晚年的张光斗也闲不住。85岁时他开始学习用电脑打字, 《我的人生之路》56万字的自传书稿就是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自己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其中有两张特别珍贵的照片,一张照片是他用放大镜对着电脑屏幕阅读资料的情景,是那样认真、投入;另一张照片,是他90岁高龄,提着手提包,拄着拐杖,徐徐地走在清华园的林荫大道上,仍在工作教学。

张光斗先生之所以长寿,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爱人民、懂生活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qikandaodu/2021/0416/847.html



上一篇:赞蜂农
下一篇: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 | 中国保健营养编辑部| 中国保健营养版面费 |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发表 | 中国保健营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