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艺术图书需要有营养的“正餐”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石皓青年作家、《中国美术报》资深记者 从事媒体工作很多年,有很多的出版社向我推荐他们历年来出版的艺术图书。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也经常去一些图书展销会、

石皓青年作家、《中国美术报》资深记者

从事媒体工作很多年,有很多的出版社向我推荐他们历年来出版的艺术图书。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也经常去一些图书展销会、订货会、博览会等,面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些书籍,喜忧参半。从2003年以来,出版业改制以后,兴起的大批图书公司如雨后春笋,像磨铁、新经典、时代华语、博集天卷等,艺术图书良莠不齐,读者口味的偏颇,就成为文化中普遍的审美缺失。

有一次与中华书局的朋友聊天,谈起一些艺术图书,其实审美的误导坑害了很多人。吴冠中曾说:美盲的危害要比文盲更甚,因为文盲可鉴定,美盲是跨界的;文盲坑自己,美盲还祸害别人。我们时代的审美是两极化的,以不懂充数高雅,以媚俗滋养小资,这就是典型文化的“肌无力”,只重视肤浅的消费文化。

商业消费时代,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经常在书店里能看到一大批的畅销图书,这背后是一个趋利的集团性行为,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万能公式。据我认识的作家了解,一个有市场号召力的写作者,他开图书公司,招一批的写手,以模仿他的写作风格,一个月一本图书出版上市,这不但可以巩固他日益增长的市场粉丝,而且对图书码洋收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作家速成的创作范式。这不过是山隅一角,但是突显了一个时代审美的误读背后,是一个个利益机器的生产方式。

譬如“蒋勋热”背后,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作品消费,因为一群有着风雅病的年轻人拥护,门槛相对而言低。与很多在学术领域,不断论证、研讨的专业著作不同,他们的认可来自市场环境的供养。回过头来看,蒋勋的作品有“两伤”:一种是漫无节制的过度抒情,过度曲解与消费经典绘画,这是一种虚弱的抒情,姑且称作“软伤”;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常识的“硬伤”,譬如《美的沉思》中,“汉朝是一个延续了三百年的帝国”以及“魏晋三百多年”,这些对历史朝代的记忆偏差,学问未免也太轻浮与有失严谨。

同时还有傅雷、汪曾琪、丰子恺等作家的艺术著作不断再版,首先从艺术普及上来讲,傅雷、丰子恺是以作家身份来书写艺术,在专业艺术领域,算是抒情性的谈资,实践参考的干货并不多,无助于艺术的完整普及。读者的认知,其实来自消费的娱乐时代,对无力、瘙痒、唠叨的鸡汤温补,十分感兴趣,不然“正太”“伪娘” “小鲜肉”等网络词汇,充斥日常生活,其实是文化“肌无力”的表现。

对艺术的普及,尤其是图书的筛选机制上还是应该严谨起来,做到平衡艺术读者的趣味。把正能量、有价值、正确常识的信息做到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坚守传统、开拓创新,结合时代文化的正常特征。学术有所为,有所不为。读者有所获,有所舍。剔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温补,多加入一些有营养的正餐,文化的盛宴才能真正丰富与鼎盛起来。历史留下来的,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经典之作,只要做到正常的宣传与普及,读者眼中的明灯,一定能普照大地。让我们自身的艺术趣味与审美,不再充斥着“金钱至上”的铜臭味。艺术著作的干净与有力,才是文化复兴的内在促动力。

石皓青年作家、《中国美术报》资深记者从事媒体工作很多年,有很多的出版社向我推荐他们历年来出版的艺术图书。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读者,也经常去一些图书展销会、订货会、博览会等,面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些书籍,喜忧参半。从2003年以来,出版业改制以后,兴起的大批图书公司如雨后春笋,像磨铁、新经典、时代华语、博集天卷等,艺术图书良莠不齐,读者口味的偏颇,就成为文化中普遍的审美缺失。有一次与中华书局的朋友聊天,谈起一些艺术图书,其实审美的误导坑害了很多人。吴冠中曾说:美盲的危害要比文盲更甚,因为文盲可鉴定,美盲是跨界的;文盲坑自己,美盲还祸害别人。我们时代的审美是两极化的,以不懂充数高雅,以媚俗滋养小资,这就是典型文化的“肌无力”,只重视肤浅的消费文化。商业消费时代,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经常在书店里能看到一大批的畅销图书,这背后是一个趋利的集团性行为,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万能公式。据我认识的作家了解,一个有市场号召力的写作者,他开图书公司,招一批的写手,以模仿他的写作风格,一个月一本图书出版上市,这不但可以巩固他日益增长的市场粉丝,而且对图书码洋收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作家速成的创作范式。这不过是山隅一角,但是突显了一个时代审美的误读背后,是一个个利益机器的生产方式。譬如“蒋勋热”背后,是一种自带光环的作品消费,因为一群有着风雅病的年轻人拥护,门槛相对而言低。与很多在学术领域,不断论证、研讨的专业著作不同,他们的认可来自市场环境的供养。回过头来看,蒋勋的作品有“两伤”:一种是漫无节制的过度抒情,过度曲解与消费经典绘画,这是一种虚弱的抒情,姑且称作“软伤”;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常识的“硬伤”,譬如《美的沉思》中,“汉朝是一个延续了三百年的帝国”以及“魏晋三百多年”,这些对历史朝代的记忆偏差,学问未免也太轻浮与有失严谨。同时还有傅雷、汪曾琪、丰子恺等作家的艺术著作不断再版,首先从艺术普及上来讲,傅雷、丰子恺是以作家身份来书写艺术,在专业艺术领域,算是抒情性的谈资,实践参考的干货并不多,无助于艺术的完整普及。读者的认知,其实来自消费的娱乐时代,对无力、瘙痒、唠叨的鸡汤温补,十分感兴趣,不然“正太”“伪娘” “小鲜肉”等网络词汇,充斥日常生活,其实是文化“肌无力”的表现。对艺术的普及,尤其是图书的筛选机制上还是应该严谨起来,做到平衡艺术读者的趣味。把正能量、有价值、正确常识的信息做到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坚守传统、开拓创新,结合时代文化的正常特征。学术有所为,有所不为。读者有所获,有所舍。剔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温补,多加入一些有营养的正餐,文化的盛宴才能真正丰富与鼎盛起来。历史留下来的,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经典之作,只要做到正常的宣传与普及,读者眼中的明灯,一定能普照大地。让我们自身的艺术趣味与审美,不再充斥着“金钱至上”的铜臭味。艺术著作的干净与有力,才是文化复兴的内在促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qikandaodu/2021/0112/705.html



上一篇:周大生/《Special》 ——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
下一篇:HPLC法测定闽派黄酒主要功能成分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 | 中国保健营养编辑部| 中国保健营养版面费 |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发表 | 中国保健营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