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天麻的食用历史及发展建议(2)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1 天麻“同名异物”问题造成补益功效的忽视 天麻在宋代之前的本草中一直以“赤箭”为正名,直到宋代,《开宝本草》首列“天麻”一项,与“赤箭”

2.1 天麻“同名异物”问题造成补益功效的忽视

天麻在宋代之前的本草中一直以“赤箭”为正名,直到宋代,《开宝本草》首列“天麻”一项,与“赤箭”并列,描述:“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生郓州、利州、太山、崂山诸处,五月采根曝干。叶如芍药而小,当中抽一茎,直上如箭杆。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其根连一二十枚,犹如天门冬之类。形如黄瓜,亦如芦菔,大小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今多用郓州者佳。”[7]从地下部分的描述来看,和当今的天麻一致,但是地上部分的描述又显然为另一种。其后的《本草图经》云:“天麻今京东、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二尺,如箭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白龙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取得,乘润利去皮,沸汤略煮过,曝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8]从苏颂的描述并结合所附药图兖州赤箭和邵州天麻来看(图1),明显为当今天麻。但是“春生苗,初出若芍药”又显然参考了《天宝本草》一说。《本草图经》在“赤箭”一条中还附有“赤箭”图,和该书所附天麻图明显为同一来源。到了明代,李时珍将“天麻”归并到“赤箭”条中。本草中早期的“赤箭”、宋代《开宝本草》《本草图经》中的天麻明显为今之天麻,但是《开宝本草》中“叶如芍药而小”明显不是天麻的形态。

图1 本草中的“赤箭”或“天麻”药图A 为《本草图经》中“兖州赤箭”图;B 为《本草图经》中“赤箭”图;C 为《本草图经》中“邵州天麻”图;D 为《本草纲目》金陵版“赤箭”图

实际上早在唐代,《本草拾遗》就新增补了“天麻”一药,云:“天麻,寒。主热毒痈肿,捣茎叶敷之。亦取子作饮,去热气。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中有子,如青葙子。”[15]这里的天麻显然为另一种植物。《名医别录》有名未用“五母麻”条中已出现天麻一名,云:“主治痿痹,不便,下痢,一名鹿麻,一名归泽麻,一名天麻,一名若一草。”[16]唐代《外台秘要》引南北朝《集验方》中“天麻草汤”单方:“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随寒温分洗乳,以杀痒也。”[17]并注明天麻草的形态“此草叶如麻叶,冬生夏著花,赤,如鼠尾花”[17]。从以上三种古籍上看,这种天麻或天麻草似乎为一种唇形科植物。实际上,明代李时珍在赤箭的“正误”一栏中已明确称《本草拾遗》中天麻“乃一种天麻草,是益母草之类是也”。

可见天麻历史上出现了“同名异物”问题,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开宝本草》《本草图经》中“苗如芍药”的描述和益母草苗相似,而地下部分又显示了编书者确实认识天麻,但这一认识并没有深入。天麻作为一腐生植物,生于深山,一般人难以见到其地上部分,或见到地上部分仅仅把其作为一抽出的花薹。因不见其本就不存在的“绿色茎叶”,所以对其茎叶描述很可能受到了宋之前另一种“天麻”的影响。《开宝本草》对天麻的描述很可能就套用了“益母草”类的天麻。《本草纲目》中赤箭图可能也受此影响,增加了较大的基生叶。

天麻的“同名异物”从《本草纲目》开始基本上得以澄清,李时珍已有详细的论述。但是这种情况导致了天麻的补益功效被忽视,李时珍表达了“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10]。这里提到天麻只用于“治风”可能受《开宝本草》《本草拾遗》《集验方》中天麻“主诸风湿痹” “痿痹”“杀痒”功效描述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古代的天麻无法轻易获得,因而民间所用天麻可能出现较多的混淆品,这也导致了天麻“补益”功效的埋没。

2.2 古代天麻野生资源的限制

在近代天麻栽培出现之前,历史上一直应用的是野生天麻。天麻最早的药材资源主要来自黄河流域,如《名医别录》称赤箭生陈仓(今陕西宝鸡)川谷、雍州(今陕西及甘肃南部)及太山(今泰山)少室(今嵩山)[16]。宋之后向南扩大到淮河和长江流域,如《开宝本草》称天麻生郓州(今山东郓城、东平)、利州(今四川广元)、太山、崂山(今山东崂山)诸山[7],并首次指出以郓州产者为佳。《本草图经》天麻条新增“今京东、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8], 京东、京西指宋代开封府附近,湖南指“荆湖南路”和今湖南相当,淮南为“淮南路”,主要为今长江淮河之间区域。但是这一时期均注明以山东郓州等为主产地。明清时期,天麻仍以山东为主,但是逐步向西南扩大至长江上游地区及金沙江支流流域。如《本草品汇精要》称:“赤箭,道地为兖州”及“天麻,邵州、郓州者佳”[18],邵州为今湖南邵阳一带。明代《药性粗评》载:“生山东州郡平泽,今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19]清代的本草基本上沿用明代的记载,但是在晚清及民国的部分书籍及实地调查中已显示,西南地区成为天麻的主要来源地。如民国《药物出产辨》记载:“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者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20]赵燏黄在《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中称:“真正之天麻,多半出于四川,但西藏方面亦有之;四川之雷波、马边、峨边、屏山诸县均产之;而大宗货物,仍多来自夷地(苗人住处),如小凉山中之中山坪、大谷堆、滥坝子,大凉山中之锣鼓拉达等处。”[21]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已成为天麻的主产地,此时山东的天麻已不见记载。1959年《药材资料汇编》[22]详细记载了天麻主产于云南昭通地区及周边四川宜宾等地。1989年《中国道地药材》称:“天麻主产我国西南诸省,东北、华北亦有分布,云南昭通产者最为驰名。近代野生天麻的道地产区在西南,尤以‘贵天麻’最为驰名。”[23]至此,古今天麻的主产地及道地产区已发生了较大变迁,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历史上人口富集的中原地区对天麻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超越了其自然承载力,导致当今山东已无野生天麻,安徽大别山地区等主要产区野生资源已十分罕见。②气候的变迁,尤其明清的“小冰期”可能导致了天麻自然资源南移。彭华胜等[24]在分析生态因子和古今天麻产区的关系中得出:历代天麻产区的变迁与气候变迁有密切关系。如今山东的气候已难以适应天麻的生长。③明清时期中央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汉人进一步向西南迁移,如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现象让西南的野生天麻得到了大量开发。


文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网址: http://www.zgbjyygw.cn/qikandaodu/2021/0611/960.html



上一篇:母猪围产期科学饲养与保健
下一篇:儿童常见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对增强儿童抵抗力

中国保健营养投稿 | 中国保健营养编辑部| 中国保健营养版面费 | 中国保健营养论文发表 | 中国保健营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